从2011年入职红豆物业成为客服管家,到2023年升任红豆物业总经理,开始全面负责物业公司管理工作,张伟在物业行业深耕十余载,从基层岗位成长为企业管理者,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攻坚克难”的先锋本色。


社会工作专业的学习经历,让张伟很早便接触到社区服务,对人与人之间的联结有着更为深刻的理解。在他的带领下,红豆物业围绕基础服务、社区治理和人文关怀三大维度,推行了一系列扎实举措,其在管的多个项目获评“江苏省省级物业服务示范项目”。张伟也凭借党员干部的担当和优秀物业人的责任感,荣获江苏省全省住房城乡建设行业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优秀共产党员、无锡物业行业优秀项目经理、红豆集团“五四青年标兵”等多项荣誉。在今年红豆集团开展的“攻坚克难发展先锋”评选活动中,张伟再获殊荣。


张伟1


聚焦需求,从“被动响应”到“预判需求”


物业工作的本质是与人打交道,面对的是千家万户千差万别的需求。目前,红豆物业管理的29个项目,服务着超过21000户住户,服务范围广、人员结构多元。面对这一复杂局面,张伟没有沿用传统物业“被动响应”的服务模式,而是主动转向“聚焦业主需求”,推动服务实现了从“泛泛服务”到“精准满足”、从“被动响应”到“主动发现”乃至“预判需求”的深刻转变。


红豆物业通过线上、线下、日常沟通等多种方式,深入了解不同业主的差异化需求,创新推出“红色i社群”平台,构建了涵盖亲子、长者、健身、文艺、公益等多元化主题社群。例如在老年业主较多的小区,红豆物业专门设立“长者空间”,定期组织健康讲座;而在年轻家庭聚集的小区,则重点运营“童梦童心社”,开展亲子阅读等系列活动。


这种“因地制宜、因人而异”的精准服务,不再是物业“提供什么,业主就接受什么”,而是业主“需要什么,物业就精准匹配什么”,不仅有效满足了业主的个体需求,也重构了更为紧密的邻里关系,让社区从单纯的居住空间演进为具有认同感和归属感的“精神共同体”。


张伟2


精细化管理,于细微处彰显匠心


张伟认为,真正好的服务,藏在对业主关切的细微回应之中。以停车难问题为例,他带领团队通过封闭化管理、加装智能道闸、科学规划行车动线等一系列措施,系统性推动“增容、提效”,切实缓解停车压力,保障业主出行更顺畅。


除了解决具体问题,团队还建立起“明暗结合”的双线质检机制,在常规督查之外,引入突击式“飞行检查”与沉浸式“夜间巡查”,确保第一时间发现问题、立行立改,并透过溯源复盘不断优化流程,形成“检查—反馈—整改—预防”的闭环管理,持续提升服务品质。


服务不仅在于响应,更在于主动创造。在张伟的推动下,红豆物业启动“触点服务”创新工程,聚焦门岗、车库、大堂等十大业主日常动线,从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多维度提升体验。他常说:“物业人的每一次微笑、每一次伸手相助,都是构建和谐社区不可或缺的砖石。”保安微笑问候、保洁错峰作业、维修工自带鞋套和抹布等细节,成为红豆物业的服务标准,传递出专业的温度,赢得业主越来越多的信任与好评。正如他们所坚信的:服务创新始于“触点”,终于“感动”。


张伟3


党建引领,践行“服务为民”宗旨


“于细微处见功力,于细节处见品质,于平凡处见正章”是张伟始终秉持的管理理念,也是他带领红豆物业一路前行的真实写照。在他看来,物业工作琐碎平凡,却极其考验服务的耐心与细致,唯有将每一个细节做到位,才能真正赢得业主信任。而在这条精细服务的道路上,“党建引领”成为他破解难题、提升品质的一把“金钥匙”。


在张伟的推动下,承袭红豆集团“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基因的红豆物业,持续深化“红色物业”建设。他深刻理解“红色物业”绝不只是一个标签,更应成为提升服务效能、破解社区难题的实际路径。物业服务直面千家万户,是基层社会治理的“最后一公里”,而党组织的作用在这一环节尤为关键。


为此,红豆物业建立起“功能型党支部”,落实“双向进入、交叉任职”机制,推动党的组织与公司治理深度融合,确保党组织的影响力覆盖每一个服务现场。通过设立“党员先锋岗”“红色志愿者”等,充分发挥党员先锋带头作用,在疫情防控、应急维修等急难险重任务中冲在前线,让“服务为民”的宗旨真正落到实处。


与此同时,张伟积极推动物业与社区联动,开展文化活动、志愿服务,将党建引领延伸为基层治理的重要力量。这一切的努力,都旨在把被动服务转化为主动服务,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社区治理的服务优势。“‘党建引领’不是抽象的口号,而是体现在每一次响应、每一次关怀、每一次微笑中的具体行动”,是红豆物业人攻坚克难的底气,也是点亮社区、温暖万家的重要力量。


张伟4


回顾过去十四年的工作生涯,张伟始终保持着刚入行时的那份细致与热忱。他说,物业服务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把一件件提升幸福感的小事做好,就是对业主最好的承诺。也正是抱着这样的信念,他与团队持续走在攻坚克难、服务为民的前沿。


对于未来,张伟表示将继续深化“党建+服务”模式,通过智能化手段提升服务效率,同时保持物业服务的温度。“科技的进步可以让服务更便捷,但永远不能替代人与人之间的真诚交流。我们追求的不仅是智能社区,更是一个有温度的社区。”